English

驻守灰色

2000-03-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马小军 我有话说

冒昧地参加了云南人民出版社在京召开的《姜亮夫著作选本》出版座谈会。我读姜亮夫先生的作品不多,于楚辞研究和敦煌学更是门外汉。及至会上,手捧凡8种11册编者精心选出的姜先生大作,惊叹之情油然而生。惊的是大西南横断山中竟然隐匿着一群具有如此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的中青年编辑,他们不为潮流所动,锲而不舍,默默耕耘着、守望着日渐荒芜的纯学术原野;叹的是,当今出版界逐商趋利的大潮汹涌而来之时,在云南这样经济本不算发展的省份,竟然站出了如此兼具眼光与胆识的出版家,求学不言利,斥资巨大以支持学术。尽管姜先生是云南昭通人氏,云南出版此书责无旁贷。但其积学术文章之功德,仍可大书一笔。据闻此次选本出版尚仅是云南人民出版社抛出之“砖”,准备在就教方家之后引出皇皇数十卷的《姜亮夫全集》之玉。我想,不论选本还是全集的出版,都将会给时下的出版界、读书界乃至学术界带来不小的震动。

望着积案盈尺,装帧设计精美的这一套选本,那压制出浮雕图书的淡灰色封面,很容易地就让人联想起那句格言: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这句话虽无意中贬责了理论,却也道出了灰色正是理论的本色这样一个道理——假如我们所指的是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理论、学问、思想什么的话。以及假如我们也把以客观为研究对象、具有精确性以及可重复性的自然科学的标示体系设定为白色,而把非科学的标示体系设定为黑色的话。作为将自身(社会人和人的社会)这一非客观性为研究对象的人文与社会学科的本质颜色正是界于白色与黑色之间的广大的灰色。它们尽可能在相反的方向上最大限度地企及但却永远无法达到那真正的白色和黑色。人文和社会学科的学术研究,正是这一企及的过程。它暗示着在白色与黑色专制之间获得自由的哲学意义。因此,灰色给人文与社会学科提供了几乎是无限的生存空间,也因此而体现了它自身的价值和魅力。所以,驻守灰色,自然也就成为人文与社会学科学人们的责任。

姜亮夫先生即是杰出的灰色守望者,他一生鲜为生活中的其他色彩所动,耐守清淡甚而寂寞的灰色,奋而前行,成为学界一代宗师,并因此而尽显其绿色生命之树的磅礴生机,在过去100年中国学术史中,广博出其右者寥寥,而在楚辞学、敦煌学、古文学、音韵学、历史学诸领域,就姜先生的专精而言,一般学人也多是望其项背。学术在进步,姜先生一生涉猎的那些学术领域也在长足发展。这次座谈会上,与会诸位提出了种种意见。我想,这大约也正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开会的初衷。回望故人故事故文,学术短长历历在目,那实在是因为我们已经站在了姜先生的肩上了。然而,也正是从这灰色由浅及深,由深至浅的变化消长中,我们清晰地感受着学术进步的律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